传神石湾公仔 有群专属医生

发布时间:2024-03-19 23:11:08作者:米乐6

  不过,上天赋予石湾公仔重生的机会。在佛山陶艺界,有一群神秘的地下工作者,任何裂缝、残断、褪色甚至破碎的石湾公仔,在他们的“妙手”下,都能化腐朽为神奇,重新恢复昔日的完好面貌。他们就是陶艺修补师,堪称“陶艺医生”。

  《品佛山》开版后,我们持续关注了佛山文化产业的新题材,比如动漫玩具设计、佛山影视城发展、平洲玉器街玉文化等。这些文化产业有的方兴未艾,有的暂遇瓶颈,有的蓄力待发,但无一不给佛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从今天开始,《品佛山》第二个系列报道将把目光投向文化人,聚焦佛山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化工作者。他们来自不一样的行业,极少曝光在镁光灯前,有的初出茅庐但未来可期。首篇报道,我们走近陶艺大师光环背后的陶艺修补师,他们有着让陶艺破镜重圆的技艺,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获得重生,是名副其实的“陶艺医生”。

  接下来,我们还将关注佛山武替演员,这群逐梦的幕后英雄,往往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粤剧行当的学徒们、活跃的年轻地下乐队……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文/翁晓鹏)

  对于石湾公仔收藏家来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不小心把石湾公仔打碎了,心也随之“碎”了。

  不过,上天赋予石湾公仔重生的机会。在佛山陶艺界,有一群神秘的地下工作者,任何裂缝、残断、褪色甚至破碎的石湾公仔,在他们的“妙手”下,都能化腐朽为神奇,重新恢复昔日的完好面貌。他们就是陶艺修补师,堪称“陶艺医生”。

  没有大师的光环,没有荣耀的个展,甚至没有体面的收入……这个特殊的行当在陶艺界幕后生存,支撑他们坚持到底的是梦想。他们盼望通过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成为陶艺师,创作自己的作品。

  早上10时许,走进佛山陶艺修补师刘炎辉的工作间里,眼前被一个个“断手断脚”的石湾公仔惊呆了。这些石湾公仔或裂纹几许,或残缺不全,或老旧褪色……一个个公仔像受了伤一样,倒在一旁等待修补,年近六旬的刘炎辉细心地抱起一个修补。

  刘炎辉出身陶艺世家,伯父就是著名的陶艺泰斗刘传。“从小我就在陶泥堆里长大,在大人旁打下手,最早开始修补,就是帮刘传修补一些公仔。”刘炎辉头也没抬地说道。修补公仔的工作极其细微,眼睛半刻也不能离开。

  如同许多出生在石湾陶艺世家的孩子一样,刘炎辉尽管短暂从事过建筑行业,但终究是回归到石湾陶艺界,从此与陶泥和窑火为友。但刘炎辉的工作比较特殊,1997年起,刘炎辉开始专职从事陶艺修补,如今已从业将近二十年。

  只见碎了一地的陶瓷片,刘炎辉首先如同拼积木一样,用极大的耐心将碎片“归位”。与此同时,刘炎辉一边拼一边用专业的陶瓷修补胶泥将碎片拼贴起来。

  但拼凑起来的陶瓷片满身“伤痕”,凹凸不平。这时候,就需要陶艺修补师利用打磨机,将陶瓷片的裂缝及边角等地方打磨光滑,填补裂缝。经过打磨后,陶艺公仔才能光滑如初。

  紧随其后,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为石湾公仔填色。“最困难的就是配色,为了填补缺失的颜色,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可以找到最接近作品原来的颜色。”刘炎辉透露,修补师在裂缝上重新上色,基本能掩盖裂缝,一般用肉眼没办法识别出原来的裂缝。

  在外人的理解中,陶艺修补无疑就是为陶瓷“打补丁”。“我们有时会觉得,重新创作或许比修补还要容易。忠于原作,让我们的工作更难。”刘炎辉说。

  一个价值不菲的石湾公仔,一旦身上有一道哪怕细微的裂缝都将影响它的价值。但不为人们所知的是,其实石湾公仔的烧制往往伴随着损耗,尤其是价值很高的原作,有裂缝甚至是难以避免的。

  刘炎辉介绍:“在1200℃甚至以上的窑火高度烧制下,要做到烧出来完好无缺难度极大。尤其是原作,一般难以避免损耗。”最受收藏家追捧的是原作,即作者亲手设计的第一件作品。陶艺家常常要经过几个月的创作,才做出原作,其间在石湾公仔身上多次修改,因此陶泥的干湿度基本不相同。“由于陶泥具有收缩性,不同干湿度的陶泥拿去烧制的时间却一样,一些较干的就更容易裂开。”刘炎辉坦言,“不裂的就不是原作。”

  正因为石湾公仔烧制损耗的不可避免性,陶艺修补师这个行当顺势而生,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刘炎辉透露,自己曾经修补过的原作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价值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名家原作。

  碎到什么程度的陶艺作品可以修补?在刘炎辉的手中,即使是碎片也能“化腐朽为神奇”,重新修补起来。即使碎片缺失,依然能重做碎片展现公仔昔日面貌。

  如今像刘炎辉这样专业的陶艺修补师在整个佛山仅有两三个,而从事陶艺修补的普通师傅大约有10名,其余则是各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

  据佛山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志伟介绍,佛山的陶艺工作室基本上每家都配备有做业余修补的工人,通常还要负责包装、装货、运送等工作。而专职做修补的,整个石湾陶艺界数量少得惊人。而且从事的人群年龄大多数都为中老年人。

  “不要说作者本身,就算是普通收藏家,都希望作品尽善尽美,因此陶艺修补师这个行当必不可少。”黄志伟称。

  经过修补的陶瓷公仔价值往往大打折扣,因此,陶艺修补在石湾陶艺界常常处于“地下”的状态,基本不为外人所知。但与此同时,石湾公仔又离不开陶艺修补师,经过他们的巧手,才能呈现出完美的石湾公仔。

  因此,陶艺修补师的处境相当“尴尬”。“说不好听一些,我们的工作有点像地下工作者,通常是为他人做嫁衣。人们看到了创作作品的大师,但从来不会去留意还有陶艺修补师的存在。”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陶艺修补师是自然也没有相应的等级评选。“陶艺师不一样,通常能够最终靠努力一层层地向上评选,逐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而陶艺修补,毕生都生活在光环背后,与名誉、掌声、奖项无关。”刘炎辉说。

  今年26岁的刘炳华是刘炎辉的儿子,19岁开始“子随父业”开始从事陶艺修补。刘炳华坦言:“若不是我的父亲,我肯定也不会进入这个行当。”

  由于陶艺修补师薪水十分微薄,难以吸引年轻人从业。“一般来说,在工作室帮忙的陶艺修补工人每个月的固定薪水在一千多两千元左右,与陶艺师的收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刘炳华说。除了固定收入外,每个月偶尔接一两件外快,陶艺修补师才能“帮补”家计。刘炳华介绍,如果公仔修补难度大,可达到一千多两千元一件。

  在大师光环的背后,刘炎辉表示支撑自己走下去这么多年的动力,也许就是那些微小的成就感。“一件破碎的公仔,经过我们的双手,花上好几天的工夫,让它们完好无缺、恢复原貌,那种成就感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支撑着陶艺修补师的生活,但刘炎辉觉得,大多数陶艺修补师还是憧憬着能有自己的作品,梦想成为陶艺师。“我们从没有过自己的作品,这个是很多陶艺修补师最大的遗憾。”每逢闲暇,刘炎辉也会尝试创作作品。

  在石湾陶艺界生存了几百年的这个“隐形”行当,将来是否会面临消失的境遇?不少从业者对此持乐观的态度。霍少玲入行三年多,是陶艺修补师里少有的女性。霍少玲表示:“陶艺修补师虽然小众,但在石湾陶艺界里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并不担心这个行当会消亡。”相反,她认为石湾陶艺发展十分红火,因此对于修补这一块的需求肯定会慢慢的大,从业者应该也会慢慢的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