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北站 瓷都碎影

发布时间:2024-02-12 15:35:25作者:米乐6

  回想起上一次全家冬日之旅,仍是在上一年寒假。儿子读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陶埏”这章颇感兴趣,想去景德镇看看陶瓷是怎样来制造的,咱们便带着这本书,敞开了说走就走的旅程。

  在景德镇的几天里,咱们欣赏了景德镇我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博物馆、景德镇市雕塑瓷厂、陶溪川文创街区,还逛了各种阛阓店肆,欣赏了瓷器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满意了儿子着手制造瓷器的希望。

  让咱们形象最深的,是坐落陶阳里御窑景区的御窑博物馆。抵达已是日落时分,传闻御窑博物馆晚间也会开门,没想到居然经营到22时,咱们心中很是欢欣,便在博物馆里细细欣赏起来,把每个部分的介绍都读了一遍。

  御窑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学习了景德镇清代蛋型柴窑的结构特色。八个巨细各异的棕赤色曲面拱体,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御窑厂遗址东边。里边的展品也很特别,结合博物馆外的古窑遗址同时欣赏,有种趁热打铁的痛快。

  不过,和咱们平常去的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比较,御窑博物馆展品的不完美、不完整很显着,有些展品看起来乃至都不像文物。一部分展品是碎瓷片拼接而成的,不必走近细看,都会发现显着的修补痕迹,而且看得出大多数展品曾碎得很完全。还有一部分展品是未完结的素坯,其间一些是画了一半未烧制的。曾经在拍卖会拍出天价的鸡缸杯,这儿有好多个,但都是残次品和未完制品。

  看了展品旁的文字介绍才知道,这些碎片都是瓷器烧造好后,工匠成心摔碎的。许多器形相同、花样相同的瓷器都是一排排、一堆堆地展现。它们静静地躺在亮堂的玻璃展柜中,毫不掩饰地自己的残损和不完美。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御窑厂对瓷器的选择极为严厉,御用器大多要“百选一二”,龙缸、花瓶之类则“百不得五”。未被选中的瓷器,多会被摔碎。我细细检查碎瓷片边际夹杂着的泥土沉积,心中难免幻想工匠们每次开窑的心境。满怀等待地翻开窑炉、取出瓷器,然后又一次次将其摔碎。听到破碎动静的一刹,他们在想什么?

  欣赏完博物馆往门口走去,路途一侧是佑陶灵祠。这儿供奉着明万历年间的烧窑师傅童宾。因为龙缸烧造多次失利,他为了抵挡这个不可能完结的使命,投炉身亡了。御窑厂历经明清27位帝王,曾出土百余吨、2000余万块御瓷片,想到此处,难免唏嘘。

  逛完博物馆已挨近闭馆时刻,次日白日,咱们又迎着小雨逛完了整个陶阳里御窑景区。景区很大,除了御窑博物馆、佑陶灵祠,还有御窑明代制瓷作坊遗址、明清窑作群、龙珠阁、缮瓷坊等。散步在很多窑炉遗址间,想到这儿有宋代以来生生不息的窑火和千年不断的瓷业文明,便心生穿越之感。模糊间,我好像也看见匠人们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付出了芳华、汗水乃至生命。

  回想起上一次全家冬日之旅,仍是在上一年寒假。儿子读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陶埏”这章颇感兴趣,想去景德镇看看陶瓷是怎样来制造的,咱们便带着这本书,敞开了说走就走的旅程。

推荐阅读